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2章 循序渐进 沙场点兵

1843年6月30日,到达了征兵处,三人都被分配到了同一营队,雅典营。

雅典营旗下有三个队伍,第一个队伍是由上层阶级的后代组成,他们的家里在权力和经济方面都是一流的,大多数人没有公子哥的气息,而是以祖国为荣,为国效命。

人们很多情况下都会觉得上层社会的人都是蛮不讲理,死不要脸的纨绔子弟。其实有时候是相反的,上层社会的名流孩子们如果真不想参军,对于他们来说逃避兵役是很简单的,镀金也不一定要到流血的前线。但是如果他们自己选择了参军的,必定是真心热爱祖国,热爱民族的人。他们相对学识素质高得多,身体健康,是可上可下的一类人:上可以学习指挥,出任军官;下可以担任队长,亲自参战。而且他们内心怀揣着崇高的信仰,为国赴死,在所不辞。男性就参加军队,女性就护理伤患。

说不定这个世界的南格尔丁会在这里出现哦。

第一营队也被称为希望营,人数在108人。他们的每个方面在军队里都是属于最好的地位,毫不质疑的说,一方面,他们确实是国家的希望,祖国也不想让他们损失。另一方面,他们的父母等人也托关系希望他们过得好些。虽说上了战场子弹是不长眼的,但是在其他方面希望营确实是好些的。

第二营队是中坚营,他们是有上中下三层阶层的人都有的一个营队,有800人,是雅典征兵所征得的主要作战力量。800人分为4个小队,每队200人,有一个小队长和2个副队长。小队配置极其简单,军队器械单一,火炮的数量极少,只有希望营有配置。装备都是砍刀和火枪。他们素质参差不齐,有无权有钱的资本家孩子,素质也是很高的。也有市民阶级中的爱国青年,素质相对来说有保障。至于来自郊区的农村孩子,素质不得不承认是相对低下的。

这个世界的希腊此时的识字率达到25.9%,也算是较高的了。知识的普及也是较为广泛的,城市里有学校,农村等郊区也有教会学校存在,不过相对来说,教会学校的专业程度比较低,主要是为了神学服务。但也必须承认,它的存在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。农村的孩子大多也就是听自己父辈的教导和神父的传教,教育程度完全不是和正规学校能比的。

第三营队则是先锋营,有200人。先锋营的配置都是按照较高配置的标准来准备的,先锋营是希腊指挥官突发奇想而组织的,从中坚营中的先锋队分出来,专门用来执行“突破”“防御”“构建工事”“战略支援”等等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